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二:今朝醉(楚千愁X徐方酌) (第1/3页)
人常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本朝绵延至今,虽仍维持着金玉之表,但稍有些远见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颓败之势。 朱门酒rou臭,路有冻死骨,唯有少林寺像一方世外桃源,岁岁如常,平静无忧。 春分那日,少林寺来了一位新客。皮肤白如凝脂,病恹恹的,像个无精打采的小粉团子。牵着粉团子的大人面色殷勤,后面还跟着一众提着大大小小箱子的家丁。 楚怀安见到这孩子的第一眼,便明白了方丈为何要破例带他来见客人。整个少林寺与其年纪相仿的,只有自己了。 两方寒暄过后,来人道:“还需方丈多多费心了,此间大恩,徐家不敢或忘。” “言重了,佛法慈悲,渡济世人,本就是吾等本分,”方丈说着,将楚怀安引到面前,“徐小公子初来乍到,处处陌生。怀安,往后你带着他熟悉吧。” “是,师父。”楚怀安应道,他的声音也还稚嫩,听起来却有几分温和稳重。 被交托给他的徐小公子眼珠转了转。 或许他先前是知道自己即将离家长住少林,才那般不高兴。此刻见到一个与他一般大的少年,不免提起了几分兴趣。 他盯着楚怀安看了半晌,说出了今日的第一句话。 “你怎么有头发?” 徐家长辈没忍住短促地笑了一声,随后咳了咳嗓子,斥道:“方酌,不得无礼。” 楚怀安不急不恼地回道:“小僧乃俗家弟子。” “俗家弟子便可以不剃发么?”徐小公子摇了摇身边人的衣袖,“我以后也是俗家弟子?” 方丈微微一笑:“徐小公子是少林客,无须守弟子门规。倘若小公子往后生了佛缘,再入我少林也未尝不可。” 徐小公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松开大人的手,走到楚怀安面前,眸色雪亮。 “我叫徐方酌,你呢?” 楚怀安微微躬身:“小僧,楚怀安。” ** 自此,少林寺又多了一个有头发的小少年。 楚怀安时常带着徐方酌与其他弟子一同修行佛法、一同起居。徐方酌出身钟鼎,难免带了些小少爷脾气,但都是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更多时候则像个活泼伶俐的小动物,因此少林寺的众人对这位徐小公子关爱有加。 只是徐方酌隔一段时间便会沉寂几日,蜗居在屋内不出门。只有楚怀安知道,徐方酌自幼体弱多病,徐家人把他送来少林寺,正是为了让他增强体魄,否则活不过弱冠。 楚怀安伸手探了探他额间的温度,将手巾拧至半干,敷在他额头上。 徐方酌烧得厉害,口中含糊不清地念叨:“怀安……我好难受……” 楚怀安不会哄人,只好替他掖实了被子,道:“药快煎好了,你喝了药再睡。” 徐方酌点了点头,他只有生病时十分乖诺。 徐方酌这次病倒,楚怀安也有几分责任。他见到少林弟子习武的模样,觉得威风,便也缠着楚怀安说要练武。 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正好可以强身健体,楚怀安没做多想,便同意了。只是他低估了这位小少爷体弱的程度,才练了一个多时辰,他便浑身是汗,楚怀安让他去歇着,这一歇便烧成了个火炉。 楚怀安把前屋煎好的药端进屋内,一边滤药汁一边道:“武术课不必再上了。” “哦……”徐方酌口中应着,眼里却满是不甘和落寞,微微噙着泪,看上去委屈极了。 楚怀安将药吹凉了些,扶他起来喝药。徐方酌端着药碗,迟迟不肯喝。 楚怀安无奈:“门内弟子练的武你吃不消。你要是真想学,我教你些简单的吧。” “真的?”徐方酌的眼睛又亮了起来,见楚怀安点头,想冲他笑一笑,却因为头晕使不上力。他捧起药碗一鼓作气喝干净了,苦得吐了吐舌头。 重新入睡之前,他又喊了一声:“怀安。” 楚怀安停下了收拾药碗的动作:“嗯?” 徐方酌却没再说什么,含着笑意沉沉睡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个少年长得飞快,徐方酌的身体也比从前要强健许多。他喜欢剑术,但楚怀安对此不算精通,只教了几个入门的招式。徐方酌是个极聪明的,便自个儿对着剑谱钻研去了,也学了个有模有样。 这样的日子也算平和,但楚怀安隐隐觉得,好像与从前又有些不一样。 直到有一天,他静立在池塘边,想着今日研习的佛法。天忽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珠撞碎了平静的河面,涟漪晕开,还未来得及恢复平静,又被下一颗雨珠扰乱。 楚怀安立在雨中,又觉得此情此景是静谧而舒适的。 “怀安!”不远处传来徐方酌的声音,“你在雨里做什么?” 楚怀安没有回他。徐方酌急急忙忙撑着伞来到他身边,却见河面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你看这雨。”楚怀安道。 不过是稀松平常的小雨,徐方酌不解:“这雨有什么好看的?” 楚怀安却难得笑了:“像你。” 徐方酌心跳漏了一拍,他回过神来,却见楚怀安望着苍穹,眼神通透,似是又悟到了什么新的佛法。 “你真像个小大人。” 楚怀安不置可否。 见雨越下越大,徐方酌起了玩闹的心思,故意将伞一歪,雨水哗啦一声全灌进了楚怀安的衣襟里,随后迅速将伞往他手里一塞,笑嘻嘻地跑开了。 楚怀安的好胜欲被激了起来,两三下便将徐方酌捉了回来。他知道徐方酌怕痒,便逮着敏感之处挠,闹得徐方酌直求饶。 顾忌着他的身体,楚怀安没闹腾多久,督促着徐方酌泡澡去了。 又过了一段这样与世无争的日子,徐方酌的父亲来了少林寺。这些年徐家常有人来看望徐方酌,但楚怀安还是头一回见到徐方酌的父亲。 他虽然常年待在少林,见过的世俗纷争不多,但一双如炬慧眼承袭自方丈。见到此人的第一眼,他便知此人不善。 直到人走茶凉,徐方酌也回去休息之后,楚怀安才就着昏暗的灯火问方丈:“师父是否早已看出?” 方丈淡淡应了一声。 “那师父为何还要收留方酌?” “阿弥陀佛,”方丈叹息了一声,“稚子无辜。” 楚怀安抬头看着面前高大的佛像,似有迷茫。 他回小院时,却见徐方酌还没睡。 他的目光从星空转移到楚怀安身上,心情复杂地说道:“我爹今日问我要不要回家。但我喜欢这里,喜欢少林寺,我还想待在这里。” 徐方酌心里也明白,他在此地永远只是个客人,但只要有那么一句肯定的话语,他便能再死乞白赖地多留一日。 “嗯,也好。”楚怀安今日意外地没有吝啬话语。 徐方酌眨了眨眼,从院墙上跳了下来,眼里的笑意像天上的星辰。 “对了,怀安,你既然是俗家弟子,家里应当还有亲人在?为何不见他们来看你。” “我幼时双亲已故,家中还有小叔与嫂嫂,与一位堂弟,”楚怀安淡然道,“前些年我偶尔下山探望,如今他们生活和睦,我也不便多打扰。” 徐方酌没想到竟是如此,他摸了摸鼻子,有些难过:“没关系,以后你就有我啦。而且一家人哪有不亲的,是你这个人太闷了。下次你再去探望他们,便带上我吧。” 楚怀安想了想,确实有好几年没有回去过了,便应下了。 下山那日,徐方酌却是最兴奋的。想来他一个锦衣玉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