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与白_第戊章404200.0740000.0W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戊章404200.0740000.0W (第4/4页)

有过一小时电话面试的主管,礼貌X地询问我心中可能早已有答案的那个问题,「我到底有没有被录取?」。他马上回信,信中给了我答案,「很抱歉,我们已经在考虑别的应试者了。祝好运。」我回信给他,信中说:「谢谢你们给我这次的面试机会,但我想要知道我被刷掉的原因是什麽?好让我在下一次面试的时候可以改进。」想当然耳,我再也没有收到那位主管的回信。我失败了。浮木漂走了。我往下沉入海底。戴上AirPods,出门。一直走,一直走,走到GantryPzaStatePark,找了张躺椅,躺下。到目前为止,我投了不下两百个职缺,只获得一次的面试机会。曾经有一位机器人记忆T大厂的人资寄信来询问我是否需要公司帮忙赞助身份。我回说:「要。」之後就马上收到了封感谢信。我不仅仅在这块大陆上没有实际的身份,我甚至连自己的身份都定位不了。我是谁?我不知道。此时我的眼睛正盯着一架飞过我正上方的飞机看,机身上的红点一闪一闪的。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人名,「韩愈」。我想起了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韩愈有一次在爬华山时因为怕下不去,在山上大哭,甚至还写了封遗书投崖。我不知道他的字「退之」是不是因为这次的经验启发而来的。但是,如果连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都有过绝望的经验,那我现在的失败又算得了什麽呢?我从躺椅上爬了起来。我要继续竞争下去。

    习惯就不觉得难受了。一直收到感谢信收到最後也已经麻木了。我还是维持着一边做作品,一边投履历和准备面试。但我真的不知道会不会有那一场面试。就在十一月的某一天,又有一根浮木出现了。主管A寄了封信给我,信中写道:「看了你的履历,我觉得你是一个很特别的候选人。你有没有兴趣跟我聊一下呢?」我内心知道,这有可能是我最後也是最好的机会。这间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机器人公司,名叫「红与黑GU份有限公司RedandBpanyLimited,R&B」,着名的「Woore''''''''sLaw」就是由这间公司的创办人所提出。我火速与她约了个时间做电话面试。这次的电话面试也是讲了一小时。从中我可以感觉到这位主管A对於我来美国学服装设计这件事充满好奇与兴趣。她说她从来没遇过有这样经验的人。电话面试的结尾也是结束在她说大概一星期之後会寄信通知有没有下一关的面试。一星期後,信来了。我成功进到下一关。这次的第二轮面试也是跟上一次一样是群T面试,但和上一次的不同点在於这一次是一次和一位主管面,而不是一次和所有主管一起面。这将会是一场T力、耐力与智力的三重考验。整个面试将持续六个小时。前面的三十分钟一样是准备一份投影片做自我介绍,剩下来的时间就是流水式的一关又一关的面试。因为知道这可能是最後一次机会,我用尽全力去准备这一次的面试。光是自我介绍用的投影片我就改了不下十个版本,练习了不下百次。练到最後根本就已经是反S动作了,睡觉做梦的时候都会出现我要讲的句子。终於,面试的日子到了。我换上白衬衫直挺挺地坐在电脑萤幕前,等待面试主持人主管A的到来。一开始的自我介绍我讲的非常流畅,真的是因为太熟了,要倒背也行的那种熟度。而且由於准备的内容过於丰富,甚至有些地方到最後没有讲到三十分钟就过去了。简单休息十分钟後就开始了接下来的流水式面试。每位面试官被分配到的时间大概是二十到四十五分钟。和之前的感受一样,应试者必须对於自己所做的人生选择负责才行。履历上写的每一行字都是我活过的痕迹。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其中有位面试官还要我向他介绍到目前为止我在Parsons做过的Projects中最令我满意的作品。我将那件电阻裙的制作一步一步拆解并说明给他听。我从纽约的正午开始面试,结束时外头已经一片漆黑,我的脑子也已经是一片漆黑。六小时的高强度用脑让我在面试结束後摊在桌子上好久好久。我真的尽我全力去准备这一场面试。至於结果是好是坏,我连想都不想去想。

    从开始投履历到今天也将近五个月了。总以为这个世界只歌颂天才,谁知理X的疯子也可以杀出一条血路。在我的求职信里放着这麽一句话,「Tofindageniusiseasy,butarationallunatic,elusive.」。写出这个句子没有难度,可能因为太熟了吧!因为太熟,连动词都可以不要。因为太熟,一下笔就是对的。岛屿的教育向来视成绩与排名为第一优先,指考状元被大众封为天才。但天才就一定是最高分吗?最低分能否被称为天才?好险我不是天才,不用被困在分数与排名的地狱中。在这求职的五个月里,我不断在受伤绝望时回过头去古时候找慰藉。那些留在历史里的伟人也应该要有过失败的经验吧!除了韩愈,我也和苏东坡变成了跨越数千年的好友。苏轼无疑是天才,他是嘉佑二年,西元1057年,的进士第二名,但他其实应该是第一名。当年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考应试者对於当今国家法律制度的看法。当其他芸芸众生还在搔头苦恼时,苏轼已写完。他的文字惊动了当时的文人界,评审梅尧臣在看完他的文章後不敢下评论而去找欧yAn修。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大才子。字如此之美,见解如此之通透。欧yAn修读完苏轼的文章後也颇为赞叹。但苦於试卷是密封的,这两位大文豪都猜不到这人到底是谁。最後欧yAn修认为这篇文章应是他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他将这位考生评为第二名。因此,在Y错yAn差下苏轼变成是那一年的榜眼,但其实他应该是状元。然而,宋代文人了不起的一点是,当密封的考卷拆开之後,欧yAn修发现这位考生居然不是曾巩,而是一位来自四川的苏轼。他连夜进京去拜见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并将苏轼评为宰相之才。可惜的是,当一个人的才华彰显地太早,别人就会不高兴地太早。因此,苏轼的职涯并没有如欧yAn修所说的成为国之宰相;相反地,他一直被贬官。贬官就世俗的定义当然是负面的词。但没有贬官,就没有苏东坡,没有贬官,就没有可传唱千年的动人词句。东坡的词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懂得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其困难?费尽千辛万苦拿到聘书能够不狂喜吗?经过三轮面试最後得到一封感谢信能不悲伤吗?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无法做到。因为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更Ai读苏词。东坡的豁达并不等於乐观或悲观,而是一种转念。在他的〈临江仙〉里写道,「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彷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语言简单到这种程度,心态能如此深远豁达。我们每天都匆匆忙忙,月亮一直都在天上,但有多少人会抬头看她呢?「闲」才能倚杖听江声吧!如果不是家童早已熟睡,可能永远无法静下心来聆听江水的声音。之前收到感谢信的时候会悲伤,会绝望。现在收到感谢信的时候,我都会到中央公园走一走,看看枯枝,看看残花。然後领悟到其实当一切繁华褪尽的时候,生命还是可以好好的。人生在悲伤与绝望缠绵的时候,人生在狂傲与狂喜交织的时候,苏词都像是提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