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甘露 (第5/12页)
皆平满无缺陷也。 十八、两腋满相,腋下充满者。 十九、身如狮子相,身T平正威仪严肃如狮子王者。 二十、身端直相,身形端正无伛曲者。 二十一、肩圆满相,两肩圆满而丰腴者。 二十二、四十齿相,具足四十齿者。 二十三、齿白齐密相,四十齿皆白净而坚密者。 1 二十四、四牙白净相,四牙最白而大者。 二十五、颊车如狮子相,两颊隆满如狮子之颊者。 二十六、咽中津Ye得上味相,佛之咽喉中,常有津Ye,凡食物因之得上味也。 二十七、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细薄,展之则覆面而至於发际者。 二十八、梵音深远相,梵者清净之义,佛之音声清净而远闻也。 二十九、眼sE如绀青相,眼睛之sE如绀青者。 三十、眼睫如牛王相,眼毛殊胜如牛王也。 三十一、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毫,右旋常放光也。 三十二、顶成r0U髻相,梵名鸟瑟腻,译作r0U髻,顶上有r0U,隆起为髻形者。亦名无见顶相。以一切有情皆不能见故也。 此三十二相依法界次第,法界次第依智度论八十八。其他智度论四,涅盘经二十八,中阿含三十二相经所载,皆大同小异。 1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空法师讲述 此讲录出自净空法师专集文字讲堂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 我於十多年前,在此地高雄讲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最初在龙泉寺,龙道老法师的道场,以後曾在佛教堂、弥陀院,都讲过一段时间。最近十几年来,因为国外的道场多了,所以很少有时间到南部来。今天有这样殊胜的机缘,遇到很多老同修,心里感到非常愉快。这次,主办单位要我跟大家介绍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个缘分尤其殊胜。我们晓得,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那麽,我们要问一问,世尊在四十九年间,最希望讲的是那一部经,是那一个法门,我想这是我们学佛的同修不能不知道的。我学佛三十九年了。我学佛时就喜欢问这个问题,而且一定要找到答案。如果答案没找到,修学就免不了有迷惑,迷惑是学佛的重大障碍。 在中国佛教里面,《华严经》是根本法门,这是任何宗派都肯定的。古德曾经说过,如果作个b较,一切经中《华严》第一,《华严经》与《无量寿经》b一b呢?《无量寿经》第一。古德甚至还说,《华严》、《法华》只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而已。古德这样说法有没有过分?有没有门户之见,这是要认真思考的!对这个问题,只有深入经藏,不深入经藏,就无法肯定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年青人,对於净宗是b较难以接受的,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从民国六十年开始,在台北讲《华严经》,十七年没有中断过,结果使我开悟了。悟的什麽呢?就是净宗大德讲的话没有错,一点也没有错,确确实实,这部经,这个法门,是世尊主要要说的一部经。 我在讲《华严经》时,讲到一半,我有了一个疑问: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学的是什麽法?善财童子学的是什麽法?这麽一追究,再仔细地在经里一看哪,原来他们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这使我得到了印证:一切经最後归到《华严经》,《华严经》最後归到净土。尤其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知道这部经典、这个法门是整个大藏经的归宿。《华严经》明白地告诉我们,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这些菩萨没有一个不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我在《华严经》里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後,我就Si心塌地地念阿弥陀佛,专讲净宗经典,不讲《华严经》了。为什麽呢?因为《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是《华严经》的JiNg华。不仅释迦如来如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一不是依这部经普度一切众生的!这部经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上可以度文殊、普贤等觉菩萨,下可以度地狱众生。造作五逆、十恶极重之罪,立刻就要堕地狱了,佛能否叫这种人立刻成佛?如果不能,那麽佛就不是圆满的智慧,佛的能力就有限。直到我们读了这部经,才恍然大悟,佛的智慧能力的确究竟圆满。极恶的众生立刻就要堕地狱了,佛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所谓「放下屠刀,立刻成佛」,佛真能做到。凭什麽呢?就凭这部经典,就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我学佛三十九年的心得,得来实在不容易! 我们今天选的这个本子,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李炳南老居士在民国三十九年在台中讲过一遍。李老居士希望我们多多地翻印流通,我们已经流通了三十万册,在全世界赠送。因为时间不多,如其介绍全经大义,不如给诸位细说全经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是净土宗的第一手资料。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的。 《无量寿经》传到中国最早。佛教传到中国的初期──後汉,就传到中国。相传安世高大师有翻译,可惜译本失传了。从汉到宋共有十二次翻译,可惜的是其中七种失传了,现在流传在世间的还有五种。古人对这五种不同的译本详加考证,都认为《无量寿经》的原梵文本不只一种。换句话说,世尊当年在世讲《无量寿经》不只一次,也就是说,世尊曾多次宣讲。这个发现,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晓得,世尊当年在世讲任何经典是只讲一次,没有重覆过的。而《无量寿经》是多次重覆,可想而知这部经是多麽重要了。古时候要想看到这部经的五种本子是非常不容易的,独看一种本子,又不能全面了解其余本子里面佛的很多JiNg粹的开示。所以会集就确实有必要了。可是古德的会集本,虽然後人也很佩服,但总有些地方令人不满意,所以流通也就不广了。 1 民国初年,夏莲居老居士对此事深有感触。民国二十一年,他发愿重新会集。用了三年时间初稿才形成,到民国二十五年初版印出来了,又经过几次修改,才成为定本。 下面,我要把这个本子中最重要的一章──第六章,《发大誓愿第六》,介绍给诸位同修。首先,要说明这四十八愿是怎麽来的。这一点要Ga0清楚。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是位国王,本经有他的一段简历。他做国王时,当时有佛住世,这尊佛就是世间自在王如来。他听佛说法後,非常感动,发愿把王位让给别人,自己出家修道。 《六祖坛经》里讲六祖对他的老师说自己的志愿:我想作佛!这样的口气非常稀有。诸位想想,我们为什麽出家,是否想作佛。世饶王对他的老师发愿:他要作佛,不但要作佛,还要超过诸佛。这b六祖就高了。实在讲,他真的做到了。法藏b丘请求老师为他说法,佛就真的答应了。为他宣说二百一十亿佛国度依正庄严。二百一十亿佛国度表示大圆满换句话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一个也没有漏掉,全部予以宣说。而且以神仪展现在他面前,让他统统看到了,使他对整个法界、诸佛刹土的因果善恶,完全通达明了,他这才发愿。所以,四十八愿不是一次发的,是不断积累的、圆满的大愿,是接受老师的教导、参访十方诸佛刹土有感而发的。他这种修学历程,非常合乎现代科学,不是盲从,不是感情冲动。见到各个世界,不好的我不要,好的我采纳。所以,西方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