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调整计划,目标银川  (第1/1页)
    去暖房的路上,司宁一边走一边跟沈淼淼介绍说,“我们府上的暖房可好看了,我阿娘爱花,所以我阿爹特地找人做了暖房。    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我阿爹亲手打理的,对了,你喜欢花吗?    你要是喜欢一会儿可以多摘几朵带回家。”    ……    司宁带着沈淼淼在暖房采了一些花,又聊了一会儿,临近中午的时候,沈淼淼起身告辞。    司宁到时想留下她一起用午膳,但是也知道她们才刚刚熟悉,她恐怕还不是很自在,也就没说什么,派人去她书房把沈淼淼挑出来的书装好,然后去门口送她离开。    长公主府门口,司宁和沈淼淼挥手告别后,回院就把自己关进了书房。    她铺开那张地图,手指下意识地划过黄河的轮廓,淼淼这里不行,那到底怎么才能解决黄河决堤的事情。    突然,司宁的手指一顿,淼淼刚才说朝廷去岁派人去修补黄河附近的堤坝,她估计修好后五年内,黄河都不会再发生决堤的事情。    想到这里司宁眼睛一眯,她经历过一次,自然知道修好堤坝以后,黄河还是在三年后就决堤了。    算上修建的时间,也就是说,修好的堤坝也就坚持了短短的两年时间。    跟淼淼估计的差了一半还多,如果淼淼的估计没差,那很有可能是此番修建堤坝有人中饱私囊,才会造成明德三十九年的灾祸。    司宁放在地图上的手指收紧握拳,明德三十九年黄河决堤的事情很有可能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露珠,去把东青找来,我有事要吩咐他。”司宁推开门对守在门外的露珠说。    “是,奴婢这就去。”    东青是司齐明替司宁找的侍卫,身手和能力都很出众。    不多时,露珠便带着东青回来了,露珠敲了敲书房的门,“郡主,东青到了。”    “让他进来吧。”司宁的声音从书房里传来。    露珠看了眼东青,“进去吧。”    东青推开门走了进去,“东青见过郡主。”    “我有一件事情要吩咐你去做,这件事情不能让人和人知道,做起来也要隐蔽,明白吗?”    “东青明白,不知郡主所说之事究竟是何?”东青心里暗想,难道是要去跟踪李侍郎?    起身也不该东青会这么想,先前司宁进宫自然是不可能带侍卫,他自然也就不知道司宁已经当众表态说不喜欢李肃了。    按照她以前的性子,让他去跟踪李肃,也真是她能干出来的事情。    “你要你去查查此次负责黄河堤坝修建的是何人,他的风评,为人又是如何?”    虽然司宁心中很肯定一切应该就和自己猜测的一样,但那也只是猜测罢了,得有了确凿的证据自己才能去找皇舅舅告状。    黄河堤坝修建的事情刻不容缓,如果真能像淼淼说的那般,此番修好堤坝,五年内黄河不会再次决堤。    到时候即使明德三十一年爆发战乱,大徵也不会腹背受敌,难以支援前方战事,阿爹也就不会死了。    这个答案显然不在东青的预料范围之中,东青惊诧地抬头看向司宁,不自觉的便问了出来。    司宁自然不能如实回答,不然他肯定会认为自己疯了,她直接用郡主的身份压制道,“原因你不用知道,只管好好去查就好。    过程中谨慎一些,小心被对方察觉到,一旦发现不对劲就赶紧撤,明白吗?”    “是。”    “下去吧。……    司宁把这件事吩咐下去后,不过半日东青便把事情查清楚了。    “郡主,属下已经查清楚了,黄河堤坝修建归工部管,此番负责黄河修建的官员正是工部尚书蒋格门下的工部侍郎林景丹。    林景丹乃是林阁老的嫡次子,林景丹此人没什么才能,能有今天的位置靠的不过是他那当阁老的爹。    去岁林景丹就去了黄河附近修建堤坝,如今工程未完,还未归京。”    听完东青的话,司宁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猜测是对的,一定是修建不好的原因才让堤坝在修好后的第二年就被冲毁了。    看来她要去一趟了,“那林景丹此刻在何处可打听到了?”    “回郡主,他如今可能在银川。”    司宁眼睛微眯,银川?看来有必要去银川一趟了。    不过这件事情阿爹和阿娘恐怕不会同意,她得好好想想该怎么跟他们说。    ……    李府。    今日朝廷里因为私盐的事情闹得人心惶惶,李肃领了命,马上就要出发去外地调查私盐一事。    故下朝后他便早早地回了府。    李府虽是名门望族,嫡子只有他们这一脉,他父亲曾任吏部尚书。    不过李肃的父母前些年先后离世,索性在那之前他已经在朝中站稳了脚跟,也算扛起了李府。    李肃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刑部侍郎了,还颇受陛下看重,任谁都看的出来他以后前途不可限量,自然也没人敢欺负啊。    再者说了,李肃的性子也不是任人欺负的性子。    李肃刚回府,管家便迎了上来,“大人,景云回来了,正在后院等您呢。”    “嗯。”李肃看了管家一眼,脚步未停向后院走去。    李肃刚踏进后院,景云便急匆匆的迎了上来,“大人,属下有要事禀告。”    李肃顿了一下,走进内室坐下,“说吧。”    景云弓身禀道,“大人,属下已经查到,那群私盐贩子手中的盐确实是从银川那边流出来的。    他们做的隐秘,要不是有人说漏了嘴,还真查不清楚。”    李肃:“查到他们的上家了吗?”    景云:“只是打听到那群私盐贩子是从一个叫毛六的手中拿的货,这个毛六属下见过了,属下估计他只是一个被推到台面上的幌子。”    李肃手指有节奏地轻敲着桌子,银川。    银川虽叫银川,却不产银,有说法是说因为银川有的地方有盐碱地,大水过后,土地一片雪白;也有说法说是因为黄河到此水质较好,白浪滚滚。    不过银川确实如它的名字一般富饶,因为贺兰山和黄河的滋养,造就了塞上江南般的银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