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倒计时_第五十七章(愿小郎一生无憾,百年无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愿小郎一生无憾,百年无忧...) (第2/3页)

  赵白鱼鼻子有点酸,五味杂陈,描述不清这是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世上哪来那么多无缘无故的爱?

    霍惊堂:“小郎要我给理由,我可以给出很多。因为你是我的小郎君,你我缔结姻缘,合该白首百年,我给出感情是多么理所应当。还因为你是我见过最好看的人,因为你内心很温柔,很干净,很勇敢,因为你高洁傲岸如云中仙鹤,你刚直不阿,为百姓立言……你说说,你有这么多值得我爱你的理由,我凭什么不会沦陷在你身上?”

    他向前倾身,叹息般地说:“你是我心里最慈悲的菩萨,你是我的心佛……”

    轻柔地吻住赵白鱼的唇,反复磨吮,仿佛他能感觉到赵白鱼此时的脆弱和茫然,于是小心翼翼地安抚,唯恐不小心打碎了这样无措的赵白鱼。

    赵白鱼解释:“我其实能向户部妥协,又不是没见过世面、不知人世险恶的小孩子,我知道官场复杂,而且有户部调度的确利大于弊,所以没有觉得特别委屈……真的。”

    霍惊堂撑着脸颊笑望他:“但是我替小郎委屈。”

    赵白鱼:“没必要——”

    霍惊堂:“因为我护短。”叹气,“为夫小肚鸡肠,曲从私情,偏袒一方,所以要日日念诵佛法,以求早日看众生平等,没能做到一视同仁,是修行不够……改日找个时间松松太子的筋骨,几年不打,上房揭瓦。”

    赵白鱼被哄得心头阴霾完全驱散,脚尖别扭地、轻轻地踢了把霍惊堂的小腿:“一国储君,说揍就揍,你也太嚣张了。”斥完又忍不住好奇:“你以前经常打太子?”

    霍惊堂:“太子从小就喜欢装相,一肚子坏水,我看不惯他就喜欢上手揍。大了点之后懒得跟他计较,再后来我被送出宫,十几年没见面,他变得更会装了,也忘记被揍时候的疼痛了。”

    赵白鱼忽然提起兴趣:“说说你在从军时的趣事呗,比如一开始去的西北,怎么辗转到了定州?”

    霍惊堂:“两支军队互相打散、再组合,我是小兵,听凭安排,稀里糊涂就去了定州,还是当伙头军。有一次夜里发现营帐里混进来一个突厥jianian细,他们是游牧民族,握刀和放刀的方式不同中原……”

    渐说渐深入,赵白鱼听得入神,很快将心里的烦恼抛到脑后,就算要整顿两江也不是说想去就能去的,即便元狩帝有意将手里的砍刀指向两江,也不一定就是他去。

    何况元狩帝并无此意,一切只是恩师的想法。

    罢了,既来之则安之。

    ***

    税务司漕运衙门和户部彼此妥协,户部要府内三成的漕船管理,做出的让步是保证水门、码头等场务不能妨碍漕运衙门办差,还得维持府内各种商税收取的稳定,遏制底下官差各立名目随意收税的情况,保证商业的繁荣发展。

    如此,赵白鱼上任一个多月闹得轰轰烈烈的漕船商税便告一段落。

    税务司漕运衙门账面不再亏空,上头拨下一大笔经费,有钱雇佣更多办差的公使,以及修缮衙门。短短数日,漕运衙门便焕然一新,糊了新墙纸、刷了新墙漆,连有裂缝的地砖也换了,瞧上去终于有点天子脚下新衙门的气派。

    赵白鱼日日来点卯,准时散值回家,偶尔和霍惊堂去逛夜市,过得平静、愉快且温馨。

    到得三月三上巳节,远山河冰融化,春水乍暖,郊外十里桃林而府内遍地杏花开,时常可见春日杏花林里出来一群美丽活泼的少女,而江边摆起曲水流觞,有风流俊美的少年吟唱诗歌,与杏花林里款款走出的美丽少女对上眼,或许就是一段美妙姻缘的开始。

    赵白鱼骑着马缓缓走过杏花林,春风拂过,鬓角边散落几缕碎发,藏青色发带随风飘扬,同色广袖鹤氅飞扬,有杏花随风扑到眼下,他下意识闭上眼,垂落鸦羽似的弧度,挥手拂袖,不经意拍落一枝杏花,纷纷扬扬下了场杏花雨。

    陌上少年的意气风流便在刹那间展现得淋漓尽致,甫出杏花林的美丽少女们霎时对另一边的男子们失去兴趣,转而探听骑骏马的藏青少年是何人家,可有婚配。

    可惜人如惊鸿,还未来得及搭话就不见了踪影,徒留遗憾。

    策马远离杏花林的赵白鱼满腹疑惑地赶去文庙,上差杜工先一大早到漕运衙门,说是特地为他请假两日,且放值归家去。

    赵白鱼:“天暮归家。原词可豁达了,你这是迷信。”

    赵白鱼低声:“他们怎么知道?”连他都不知情。

    “让大郎他们护着你。”

    康王点头,语气深沉:“是的。这便是知己!”

    无眠。

    赵白鱼穿着深衣被霍惊堂推进正厅,看到满脸和蔼笑意的陈师道不由心一烫:“恩师……”

    “咳!”陈师道皱眉:“名字名字,便是要名和字相呼应,白鱼和无眠有哪点相似?还不如白鱼入舟,白鱼登舟。”语气略有些埋怨:“郡王殿下,您当初在我这儿磨了几天,我见您心诚方将大任托付于你,结果取出这么个字……康王殿下,您来说这字好吗?”

    行完冠礼已是暮色迟迟,便到款待来宾的环节,所有人被留在郡王府参加宴席,觥筹交错,言笑晏晏,吃完饭便都各自手拿桃枝或杏花枝去夜市,游京都。

    着深衣、带玉冠的赵钰铮出现在一众来宾跟前,身边是赵伯雍、谢氏和两位人中龙凤的兄长,前后左右的正宾、来宾不是当朝大臣,就是当世大儒,还有宫里和东宫送来的贺礼,可见赵伯雍依旧是宰相里最炙手可热,权柄滔天的。

    无论赵伯雍还是赵家三子都不会为他行加冠礼,赵白鱼也不屑要,他内里灵魂是现代人,没有二十加冠的说法,根本想不到加冠礼,更想不到会有人替他举行加冠礼。

    陈师道一梗,也觉不妥,捻着胡子左思右想,和康王、魏伯等人头碰头凑一块儿商讨能不能换个更相称的字。

    有人来到赵钰铮身边传信,道是东宫在外头等他。

    赵白鱼迟疑地抬手去碰头顶,恍惚想起他今年二十,弱冠之年,放在别人家里便该由父母行加冠之礼。

    赵白鱼料不到这走向,和霍惊堂对视一眼,无奈地笑了。

    “好在‘不应有恨’这里,愿小郎一生无憾,百年无忧,岁岁平安。”

    “头上有些灰尘。”陈师道轻轻地拍着赵白鱼的头,和蔼地笑了笑:“自今日起,你可以告诉所有人你从我陈师道这里出师了,你是为师这辈子最出色的学生,最骄傲的弟子。”

    ***

    可怜陈师道历经两个朝代,也曾感受过前朝开放的民风,偏是铁直,愣是看不出朋友知己和爱侣的区别,此时心里隐约觉得不对,又被康王说服,也想到小郡王曾和他保证过的,婚后等几年便各自和离。

    告礼章祝为兄,取字为父,为兄为父为知己,霍惊堂一直在履行大婚当日的承诺。

    与此同时,赵府家庙也在为赵钰铮举行冠礼,赵伯雍特地请来朝中德高望重且教导过东宫等皇子的大儒担任正宾,替赵白鱼连加三冠。

    康王忙不迭作揖:“先生,叫学生名字便可。”

    1

    霍惊堂牵起他的手进入文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