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湍_第十八章 意大利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意大利人 (第1/2页)

    第十八章意大利人

    朝鲜战争的新闻,在中国迅速发酵,很快全国便掀起了一阵声援朝鲜、反对美帝的舆论浪潮,收音机里也是天天播报半岛消息。

    顾秋先本来也颇有些愤懑,不过等到过了几天,他就觉得,事情好像有点不对,战争是六月二十五号爆发的,然而到了二十七号,不过三天时间,南朝鲜的首都汉城就失守了,李承晚匆忙撤退,极度惊慌之下,炸了汉江大桥,简直是个天大的昏招,还有大批南朝鲜的军队在桥那边啊,这一下全送给了北朝鲜。

    在顾秋先看来,李承晚这一个魂飞胆丧,只有当年蒋介石炸毁花园口大堤可以相比,正是抗战吃紧的时候,黄河水这么一泛滥,日寇淹死多少还未可知,死在水灾里的有许多中国人,另外还有因为大水而流离失所的灾民,没有死在战火之中,死于饥荒也是够凄惨的。

    因此就在玉莲嫂她们很是解恨地说着:“果然上天有眼,找事的挨了打!”

    顾秋先却在思虑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倘若是南朝鲜首先进攻北朝鲜,那么李承晚那边肯定是准备好了的,就好像当年日本侵华,人力物力全动员了,才大举入侵,然而南朝鲜这边,好像还不知道自己是侵略者,仿佛什么都没预备,开战不过三天,首都就丢了,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啊,李承晚政权再怎么样腐朽,也不至于这个样子,似乎根本没有搞清楚是怎样一回事。

    于是顾秋先便冷静了下来,他问自己的上级司令员杨克劲:“是南朝鲜先打北朝鲜吗?”

    杨克劲一皱眉:“秋先同志,你怎么这样问?”

    顾秋先道:“总觉得事情不太对劲。”

    杨克劲摇了摇头:“秋先,这些就不必追问了,苏联和中央都是说南朝鲜发动侵略战争,我们就应该这样来接受,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朝鲜战争对我国的影响,后续美国会不会参战,如果美国参战,苏联是否也会加入战争,中国又要怎样做。”

    顾秋先于是不再作声。

    杨克劲看着顾秋先,不由得心中暗暗感叹,自己的这位老部下啊,聪明是真的聪明,然而坎坷却也真的坎坷。

    与党的许多干部不一样,顾秋先对于组织的声音,不是毫无保留的接受,他有自己的想法,遇事往往思考得比较深入,哪怕是再权威的说法,只要顾秋先认为有必要,也会抱怀疑态度,不是一个全心信奉的人,他这样的人,用政工的话来讲,是“思想不纯”,不过杨克劲以为,顾秋先实在是个有头脑的人,思维非常缜密,看问题眼光敏锐,行动能力也很强,不是只能说不能练的。

    像他这样一个人,在革命队伍里,本来应该是一员干将,顾秋先也确实精明能干,不过他的性格有些孤僻,与火热的革命氛围不是很能相融,显得有一点格格不入,即使是革命群体,也是要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顾秋先这样的禀性,便为他自身设置了障碍,尤其他当年曾经一步踏错,影响这些年都难以摆脱,

    顾秋先从杨克劲那里回来,关于朝鲜战争的话题,就默默沉潜了,从此很少议论,只是常常站在那里,静静地看地图,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除此以外,就是听何若冰给他念《君王论》,马基雅维利的这一本书,何若冰还真的找到了,是英文版,本来也有中译本,在图书馆里找到了很老的一本,是民国十四年,也就是一九二五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伍光建翻译的本子,名字叫做《霸术》,很有气魄的书名,不过是节译本,不全,此外就再没有找到别的译本,偏偏顾秋先有点偏执,遇事要求完美,如果是他不在意的书,连读都不想读,然而这本书他十分感兴趣,要读就读全本,所以何若冰只好四处搜罗,终于给他找到了一个英译本,于是便埋着头翻译,部分文字参考了那本《霸术》,将译文念给顾秋先来听。

    听何若冰念着:“‘一个人如果在开头的时候没有奠定基础,事后可以运用巨大的能力去打基础,虽然这对于建筑师说来是很困难的,而且对于建筑物是很危险的……’”

    顾秋先不由得猛拍大腿:“说得对!”

    开初不必一定名正言顺,只要做成了,事后可以弥补,只看有没有这样的本事。

    何若冰转头看了看顾秋先,与马基雅维利真是相见恨晚,可惜那个意大利人是早已经死了,否则顾长官一定会想方设法和他见一见,这一本权谋政治的书啊,可真是太对顾长官的胃口。

    起先是顾秋先一个人听,几天之后,给萧子静发现了:“你们在念什么私房书?”

    何若冰脸上登时便是微微一红,顾秋先满不在乎:“是一个意大利人,写的《君王论》,老萧你也来听听,很有意思。”

    萧子静听了一阵,又发现了案头那一本中译节选本,恍然道:“原来是这一本书,我曾经听说过的,《横霸政治论》,只不过一直没找到本子,想来是印得比较少。”

    顾秋先问他,那个译本的书名具体是哪几个字,萧子静用钢笔在一本旧杂志的页面上写了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