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查他  (第2/2页)
迷。    “那臣妾依皇上。”虞妃低下头,假装羞涩,语气缠绵。    老色鬼,今天我才说自己不舒服,现在就迫不及待,你怎么还不去死。    芙蓉帐软,一片春色无边。    第二天一大早,皇上上早朝去了,虞妃坐在梳妆镜前,任由宫婢为她梳头。    虞妃打了个哈欠,惹得梳头宫女面红耳赤,不敢再看娘娘容色。    虞妃心里很不耐烦,也不知道主子要自己在这宫里待到什么时候,每天跟那狗皇帝逢场作戏,好累啊。    前朝,皇帝先是假模假样嘉奖了沈涛,然后当场封沈云之为镇北侯府世子。    话音一落,几乎满朝文武纷纷反对,赵侍郎也在其中,一脸愤恨之色。    皆言沈云之无功无才,德不配位。    “朕意已决,镇北侯为我江国立下汗马功劳,出生入死,沈云之作为他的女儿,应该受此封赏。我江国的儿郎们在外保家卫国,他们立下的功劳却不能荫及子女,岂非寒了他们的心。”    众人听罢,无不高呼皇上圣明。    沈涛亦是如此,一脸感激假的。    当日,圣旨便到了沈家,封沈云之为世子,赐下金银珠宝若干赏赐云云。    满京勋贵人家听闻此消息无不震动,纷纷告诫家里的小辈,要改变对沈云之的态度。    一时之间,沈府门庭若市。    连那个出言讥笑沈云之的贵女也被其父母亲勒令上门给沈云之赔礼道歉,沈云之当然没有接受,痛骂一顿直接让下人将其扫地出门。    沈涛带人到赵侍郎府上赔礼,赵浦顺直接将人拒之门外,两人不欢而散。    沈云之跋扈的名声甚嚣尘上。    沈涛拍掌哈哈大笑:“之之,今时不同往日,你现在名声这么不好,但是现在满京城最受欢迎的人还是你,听说还有落魄高门的庶子打算嫁给你,当你的世子夫呢。”    “爹爹,我既已被封世子,说明皇上准备对您下手了,不,或许已经在使手段了,您这么幸灾乐祸合适吗?”    一个功勋累累的大将军和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姑娘,谁更好掌控,不做他想。    皇帝也想除去沈涛,但沈涛一死,北戎必蠢蠢欲动,皇帝只是想收回兵权,而不是想失去祖宗基业。    如今沈云之为世子,沈涛一旦出事,北越的权利就落在沈云之手中,那沈云之草包一个,处理不好事务,正好降罪于她,再派心腹前去接管,收回兵权顺理成章。    “他要出手就出手,我还怕他不成,我还有之之你呢。”沈涛不以为意。    沈云之一看就知道爹爹没往心里去,一脸无可奈何。    当晚,沈云之命人调查的事就被呈上了她的案桌。    昨日,沈云之从宴会归来之后,便吩咐花芙去查那个名为安怀的病弱公子是何人。    现在看来已有结果,沈云之取出情报缓缓看了起来。    卫安怀,中书令卫昌和之嫡长子。    现年十七,先天不足,身虚体弱。    出生之时,郎中言需得精心调养,方才可长命百岁。其才智高绝,且笃实好学,少有才名。    尝于诸位大儒身边学习,进步极快,九岁之时,曾以一纸《丹云赋》而名动京城。    时人冠以“神童”之名。    十岁之时,大儒李道学讲学于京城,见之,大喜,直言吾与其有师徒之缘,遂收为其为关门弟子,排行三。    其后,卫安怀便随其前往通州。    通州,地处江南,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文坛圣地,亦是卫安怀母族南宫世家嫡脉所居之地。    其母南宫佳未曾出阁时,在家中颇受宠爱。    是而,卫安怀居通州学习之时,并未受到怠慢。    十五之时,学有所成,通州儒林会上李道学放言道其必将青出于蓝胜于蓝,其大弟子和二弟子亦自叹弗如。    李道学何等人物,说是儒家文坛之首都不为过,门生遍布大半朝堂。    因此卫安怀一时名声大噪。    同年,其母难产而亡,诞下一女,却无故失踪,卫安怀回京奔丧,闻之,大受打击,病倒。    年十六,母逝之痛稍缓,身体大好,在前往云光寺为其母其妹祈福途中遭人劫杀,在冰天雪地之中冻了半个时辰才被人找到。    被救回之后,高烧不断,面如金纸,郎中皆言其药石无医。    其友仪国公府世子唐礼进宫面圣,求请国医圣手为其诊治,天材地宝,珍贵名药不断,卫安怀才捡回了一条命。    但天妒英才,命虽保住了,却是一时之功,御医言卫安怀之后哪怕再怎么精心将养,二十五岁之时亦免不了油尽灯枯。    事后,大理寺查明此恶行乃山中流匪所为,京城人人自危,皇帝怒之,命人剿匪,匪患除尽,此案就此了结。    卫安怀自此深居简出,鲜少有人听闻他的消息了。    时人渐忘之。    “真是可惜。”沈云之一脸惋惜,最重要的事竟然没有写上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