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9章 带回来一船动物  (第1/1页)
    【第一次下西洋郑和的表现很不错啊,因此在永乐六年开启了第二次。    不过也有人推测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是因为得到了建文帝的消息,所以直奔锡兰山,也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去了。    锡兰是当时该区最大的佛教国家,不过佛祖可能不太喜欢这里,毕竟按照记载佛祖在这里洗澡还被偷了袈裟,所以诅咒这里的人永世不得穿衣服。    嗯…该说不说,尊重当地的传说和风俗。】    “佛教国家?”李世民瞬间领悟到重点,或许这就是皇帝的敏锐吧。    像是其他百姓的重点都还在偷佛祖袈裟和怒斥当地不通教化上。    当然,秦皇汉武那会儿就没关注什么佛教国家了,毕竟诸子百家什么的都还没有彻底没落,什么佛教?    佛教传入中原后,有过好几次的灭佛行为,有些领悟快的皇帝已经意识到不加遏制的结果。    【因为有了第一次出行的威慑,加上明朝帮助安南平定的军事活动,所以一路上对明军的军事力量都很是恐惧,有害怕自然就有忌惮。    郑和到了锡兰与不穿衣服的亚烈苦奈儿展开了国事会务啊,按照锡兰国的风俗啊,‘日取牛粪烧灰涂其体,又调以水,遍涂地上,乃礼佛’。    这次会务可能是在遍地牛粪当中进行的,先心疼咱们郑和一下啊,没别的,就是稍微有点味道。】    “呕”    万万没想到会迎来这样一个暴击,偏偏脑子在接收到文字以后根本不给反应的时间,开始自动转化为画面,一群人立马被恶心到了。    果然不是什么人都能干这个活儿。    朱棣面色都有些扭曲,他的三宝太监确实辛苦了啊,不说航海的危险,就说这种风俗,哪哪都叫他不适应。    打仗的时候他不是没接触过艰苦、邋遢的环境,但牛粪什么的,还是有点接受无能啊。    一群人在脑袋里恨恨的想,这些人都要教化,教化啊。    不说别的,起码保持身体的清洁啊,把粪往身上抹这种事情,自己在家里干干就算了,待客就别整这一套啊。    【明史对于双方的谈话没有记载,只知道郑和在锡兰绕了一圈,可能是在找建文帝吧。    然后就发现周边的小国家、部落都在投诉锡兰,不是因为牛粪这个话题啊,是因为亚烈苦奈儿喜欢拦路抢劫。    本来到了锡兰就对这里感官不断下降的郑和越发不喜,偏生亚烈苦奈儿还起了歹心,对郑和他们带的东西那叫一个垂涎啊。    他们哪里见过那些华美精致的玩意,毕竟是连佛祖袈裟都能偷的。    然后,郑和直接在冲突中从后方迂回抄了他们的首都,还把亚烈苦奈儿以及他的老婆孩子都带回去给朱棣处置。    当然,朱棣对这些没什么兴趣,反正都是一样的套路,交点钱吧,就放了回去。】    朱棣点点头,对对对,不愧是跟着他打过仗的三宝太监啊,作战方式都和他差不多。    果然,不是谁都能出海的。    等到三宝回来,得好好交流交流以后如何勒索,哦不,开源。    其他人则是不知道该感慨郑和的战斗力,海外国家的弱小,但起码现阶段,他们只要有船,打仗是肯定能打赢的。    不过那些地方打赢了也没有意义,自家这片土地都没多少人,顶多是那自家的玩意去忽悠点金银矿回来。    【郑和的第二次下西洋虽然还是没找到建文帝,但其实到这会儿已经不太重要了,毕竟都登基快十年了。    等到永乐十年,郑和开始他第三次的航海旅程。    到了苏门答剌这里国家有了政变,还挺复杂的,不过郑和也不是很愿意掺和,他就是把这里作为补给港。    插播一句啊,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海上交通点,就很咱们的关道一样,若是卡在这收费什么的,很赚钱的啊。】    众人:明白了,先记下来。    虽然有点像是土匪,但赚钱嘛,不寒掺。    【苏门答剌这里的斗争也有人看中了郑和,反手就被人抽了打包送回去给朱棣要赎金。    从这里离开郑和的船队来到了非洲东海岸的麻林国,在这里找到了被当作麒麟的长颈鹿。    可喜可贺发现新物种,但这就是普通的长颈鹿啊,咱们动物园里多的是,麒麟还是算了吧。】    本来还听高兴的一群人看到长脖子怪模怪样的动物还真以为是麒麟,结果下一秒就听到这就是个观赏动物,谁家还没有个珍奇斗兽的园子啊。    也就看两眼稀奇,讨论讨论脖子怎么长这么长,然后,就没有然后呢。    百姓还是很务实的,虽然新奇,但都没有听到能吃这类的话,毕竟长颈鹿这玩意瞧着也不像是能在家养的,那对他们的诱惑还不如鸡鸭呢。    别说,咱们老百姓有时候斗‘现实’,也是务实。    【当然,郑和带回来的不可能只有麒麟——长颈鹿,还有天马——斑马,神鹿——羚羊这些非洲动物。    不过这一船千奇百怪的动物还是很讨朱棣欢心,提醒大家一句,带回来的物种不要放任,因为它们可能把本地物种生存的环境压缩,一切都需要小心实验。】    林书没法直接说答案,毕竟千百年的环境完全不一样。    还是得预防预防。    各个朝代立马明白,被天幕单独拎出来说这么一句,肯定是重点。    就是,他们都还没有出海的船,哪怕是看稀奇斗只能看别人家的,惆怅啊。    墨家/工部是怎么回事?干活这么不利索啊?    墨家/工部:催催催,你们倒是催命一样,要不把脑袋看下来看看里面有没有知识啊?    【别说啊,咱们Judy当初出海也不是为了求财,也不是为了新奇的种子,就算是为了所谓建文帝的踪迹,到现在也没有意义了。    郑和居然还能继续出海也是个奇迹,毕竟整体来看出海并没有赚钱,每次耗费巨大,跟个冤大头一样认小弟撒钱。】    朱棣:能不能别说冤大头?    下次肯定叫郑和去找种子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