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西凉组 爱在西凉 (无c/张辽中心向) (第1/2页)
张辽十六岁就开始带兵打仗,一人一马一剑,杀穿了整个雁门关,他也跟过许多人,可更多的人是值不得他跟的。主公犯蠢,属下不能跟着犯蠢,张辽牢记于心,于是他锋芒尽现,让自己过早地坐上了高位。 这不是一件好事,但不管是告诉当年十七岁的张辽,还是如今二十七八岁的张文远再回到过去,他仍然不会改变,他生于这片土地,即使他的行事风格不像是关外人,刻在骨子的执着和不训让他不屑于做出那样的事来。 而在他遭受挫折,排挤时,他看着一望无际的黄土时,第一时间想起来的是自己的母亲。母亲,母亲,他偶尔捧起一抹黄土,心里只觉得闷得慌,他该去骑马,或是杀几个人,这才是他张辽的行事风格。 他不该在这里,不应该在自己的故土,这片土地似乎不像他所以为的那样爱他了,张辽站在上面,只觉得心静了下来,他又听见了风声,那是母亲对他的呼唤。 后来张辽已经很少再提及十六岁以前的事情了,那不是一段风光的经历,在他还是一个小兵时,纵使他在马背上长大。 头一回行军八百里,还是将他的腿心磨的血rou模糊,他咬着牙,面上丝毫表情不显,背着人,在营帐里连皮带rou撕下来一整块布料,张辽的手还颤着,却往那伤处浇下一整碗烈酒。 撕心裂肺的疼痛让他产出几分清明来,而那年,他才刚刚束发。 高扬的马尾成为人群里显眼的特征,他的发色像深海,透着不见光的影子,和他本人其实不太相符,张辽的十五岁,即使是在做兵卒,他也有自己的一身傲骨。 后来张文远其实不太记得那会儿他跟着的是谁了,他并没有做兵卒很久,在他带兵斩了对面主公的首级后,他就开始一路晋升,母亲的旧部还在军中,他们常年给他出主意,无非就是翻来倒去的那些话。 张辽听的厌倦了,就手肘一撑,翻了出去,他想,我要单飞。 后来他真的那么做了,带着母亲的旧部,和他新养出来的手下,让那些蚕食了他母亲地盘的人全都吐了出来。他们有些人,表面上叫着他张将军,背地里拿他还是个小屁孩,可到底是忘记了,自古都是少年出英雄的。 就这样,张辽靠着自己的一匹马,一把剑,坐稳了张将军的名头,而那年,他正好及冠,他的字是母亲定下的,文远,谁都不知道这两个字真正想说的什么,张文远自己也不知道,但他想,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的。 这一天的到来不算早,也不算晚,那会儿马孟起跟了他,他们看起来关系不错,后背卖的也毫不手软,毕竟是关外名言“达官显贵来,亲爹沙下埋。” 要这么说的话,其实马孟起当爹的时候还多些,毕竟张辽脑子比他好使太多,他脑子有些病,但在关外,他们不管这叫病,这叫豁达,通常,总之,就是俗称的没脑子。 除了马孟起跟了他之外,张辽也做了个选择,他跟了吕布,这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决计来回,他到底还是选择了吕布。他只能在关外这片黄沙漫延的土地上活着,这里有母亲,有他的朋友,有他的兵,还有他的孩子。 阿蝉是个意外,她是吕奉先带回来的,说起吕奉先,张辽时常觉得他也没有脑子,但他好歹正常,没有马孟起那么疯,所以这个孩子既不能被一个没有脑子的叔叔照顾,也不能跟着一个有病叔叔生活,那么她顺理成章的,就到了张文远的手里。 张文远上能在战场杀人放火,下能进厨房三菜一汤,可带孩子这事超出了他的预料,他才过了二十没几年,就要他又当爹又当妈。还好阿蝉是个省心的性子,每天饭端到嘴边会吃,拿了衣服会穿,不至于让张文远年纪轻轻急出一头白发来。 不过或许带孩子就是催人老些,才带了几年,张文远的脾气日益差了,先是看那个领了孩子不养的吕奉先不爽,后来看那个每天傻乐也不知道帮忙,帮了忙还是倒忙的马孟起也不爽。 这两人说他是当妈当上瘾了,张文远反思了一下,接下来三天,这两人都没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还是阿蝉在中间说了些好话,张文远才冷哼一声,算是放下了。 只是当夜,张文远对着镜子看了又看,走在他的身后的阿蝉轻声问:“文远叔,你在看什么。” 他对孩子一向是有耐心的,连声音都软和了不少,说我在看头发,阿蝉凑过来,她这会儿还没有抽条,看上去就是个漂漂亮亮的团子,她的声音却显得很淡漠:“没有白头发。” 张文远也不恼,点了点她脑门,问她想吃什么点心,阿蝉摇摇头,语出却惊人:“我要去广陵。” 吕奉先和马孟起都不怎么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