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花各有香(2) (第1/2页)
宴席分为两个区域。湖边水榭设桌招待十余位夫人,而近二十位公子小姐则分男女席安排在膳厅。 筵宴过后,夫人们围坐一桌喝茶聊天。 “听闻阮夫人善奏琵琶,那一手技艺,不知比得过江南多少妓子。”说话之人一袭玉色襦裙,金钗银珠,明眸善睐,是通判王炳坤王大人的夫人骆怀柔。此人算得上阮蔺茹的旧识。 “像咱们这般有身份地位的人,论才华技艺,哪有与妓子相比的。”一位夫人觉得这话说得不大合适。 骆怀柔笑意盈盈:“但这琵琶之乐,终究比不得琴棋书画,而只是博人欢愉、供人消遣的低俗赏物,难登大雅之堂。” 这么说来似乎也有些道理。那位夫人不再作声。 “我还听闻阮夫人擅长制香。其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红袅摄魂香’,可散发出一股神秘奇特的芳香,使人意乱神迷、神魂颠倒,沉醉其中难以自拔。此香又名‘芙蓉帐暖香’,顾名思义,最适合用于……”骆怀柔环视一周,脸薄的几位夫人早已眼神躲闪、面容羞涩,“夫妻之间。” 红袅,既可指香炉燃起的红色烟雾,又暗指身着红衣的袅娜女子——在昏黄暗淡的光线之中,在四处围绕的红帐之下,媚红雾绡,腥红丹寇,朱颜绛唇,颦笑之间便使人丢了魂魄。 此香浓重,虽只点在帐中,但香气可飘散至整个房内。来者但闻此香,定会入房不出,怀抱软玉美人,只恨春漏短、春夜阑,难以尽兴,不舍离去。 阮蔺茹以为骆怀柔就要说这香最适合用来勾引男人,而她只是说了句“夫妻之间”,既是有心讽辱别人,用词还念着这点体面,怕掉了自己身份。 阮蔺茹任由骆氏在众人面前“编排”自己,一直未言语,神情也未展露出任何不悦。虽然骆氏所言非虚,但在座的各位也未必会相信,反而会觉得这听起来像是胡编乱造、哗众取宠的谣言。 “阮夫人,您果真能制出如此厉害的香?可否与夫人们共同分享?”有位夫人似乎对这香很是心仪。 阮蔺茹笑而不语,她在等骆怀柔替她答话。 果不其然,骆怀柔仗着她对阮蔺茹的过往背景有几分了解,便争抢着营造阮蔺茹不近人情的形象:“这可是阮夫人天赋异禀研制出来的独家妙方,怎能轻易便流传出去?” 这样听起来便更像是骆怀柔一人在自圆其说了。但是,这话背后的意思这些夫人们不懂,阮蔺茹心里却明明白白。骆怀柔想说,这香是她曾经用来引诱男人的致命武器、独门妙招,怎么可能会与别人共享。 一个清甜的声音打破了此时略为尴尬的气氛:“不知阮夫人今日用的香叫什么名字?”沈清婉穿着一袭云水蓝襦裙,清淡雅致,温婉素丽。她是众夫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今年才二十岁,与香行梅家二公子新婚未满一年。 阮蔺茹面色温柔:“今日用的这款叫做‘粉腻桃夭’。”沈清婉看来是个懂香的聪明人,闻出来了自己身上的香味不一般,不同于市面上卖的那些普通香囊的味道,也不同于文人墨客之间流传的私人香方,如此便证明了自己的确懂得制香。 “‘粉腻桃夭’,名如其香,香如其名。”沈清婉道。 这香气柔和甜腻,闻起来让人仿佛看见粉色的桃花漫天遍野,感到温暖的春风拂过脸颊,而这甜甜的香味又接近于蜜桃成熟的气息。所以,这款香取的不是桃花原本的气味,而是桃花开遍的意境。 妖里妖气,狐媚之术。骆怀柔对这名字和香味都甚是鄙夷。 阮蔺茹道:“我自己用的这些香,想必夫人们会觉得太过厚重艳俗。所以我今日特意为各位夫人们准备了一些清雅别致的合香,还请大家移步前厅。” 前厅中央放了一张长桌,桌上四个方盘中各摆了十二只不同花纹的小瓶子,两个方盘里各有二十只香囊,还有四只空荡的小香炉和一个装了香丸的四格方盒。 阮蔺茹介绍道:“此处共有四款香,分别对应四时,名为雨霁深巷、凉云缀叶、色浮金粟、尘泥芳故。” “这是喻指春日红杏,夏日白栀,秋日金桂和冬日寒梅?”沈清婉道。 “沈夫人果然饱读诗书,聪慧过人。这合香正是分别以这四种花香为引,夫人们可以逐一品鉴。”阮蔺茹从四格方盒的左上角拿起一颗香珠放进香炉中点燃,“这是第一款香‘雨霁深巷’。” 沈清婉描述着这款合香的气味:“初闻时像是面前摆着一束嫣红团簇的红杏,开着开着颜色由艳红变为白里透红,最后归于纯白,香味也愈发浓郁,忽然一阵凉风吹入楼阁之中,抬眼往窗外望去,只见春雨初霁时的幽深巷道,粉墙黛瓦,青砖漉漉,雾霭缭缭,却并未感到诗人那般怅惘的思绪,而是感叹好一幅淡然清冽的江南景色。” 先是甜腻温暖,后为幽淡沁凉,恰似梅雨时节的乍暖还寒。 阮蔺茹闻言欣慰一笑,将方才的香炉交给丫环带出房内,散了散屋内的气味之后,点燃了方盒右上角的香珠:“这是第二款香‘凉云缀叶’。” 此香以栀子花的醇香为始,馥郁的香味如同夏日的热忱,而后转为一股清香,如同骤然出现的、不符时节的、清新凉爽的空气。 沈清婉细细感受了这其中的香味变化,道:“檐卜枝叶翠绿深沉,是只有盛夏之日才会出现的至浓至纯的绿色,所以这‘叶’字也代表着仲夏。而栀子花琼白雪华,向来被誉为炎热酷暑中的冰雪之姿。这所谓的‘凉云缀叶’,本来指的是栀子白花点缀绿叶,其实也是暑中冰寒之意,意指这香气如同仲夏中难得的清凉,令人清心舒适。” “沈夫人看来与我制的香甚是投缘,我用的这点小心思全被沈夫人看破了。”阮蔺茹点燃了第三款香。 沈清婉道:“这款‘色浮金粟’很特别,初闻是桂花的幽香,沉浸其中,眼前自然浮现出金黄色的幼小花朵,接着便是百花逐渐绽放的香味,气象万千,盛大而喜悦。” “正是如此,百花齐放的香味适合宴席使用,这款合香其实是专门为中秋团圆宴准备的,寓意喜气洋洋,和乐美满。”阮蔺茹补充道,“还有最后一款‘尘泥芳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但这合香想要表达的意思实则并非‘香如故’,而是‘香更甚’。起初只是若隐若现、似有若无的清幽香味,当你以为香气将要消失殆尽之时,它突然馥郁浓厚起来,就好像门外的梅花突然出现在了自己的鼻尖下,却不过是望梅止渴般的想象。人啊,待到梅花零落成泥了,才更加回味它的芳香。寒冬不再,傲梅不再,但这花香却被保留了下来。思念之时,只要点上一炉香闻一闻,便可纾解了这番淡淡的惆怅。”沈清婉的评价一如既往具有意境。 “我只知这些合香气味甚佳,我都很喜欢,但我还不知道这里头有这么多含义。”一位夫人道。 “是啊,这几款香也不同于我们平日里用的香,比那些好闻多了。”另一位夫人附和道。但这话说得,丝毫没有顾忌着沈清婉的夫君家就是锦州最大的香行。 “阮夫人真是钟灵毓秀、蕙质兰心。和香者,和其性也。依我看,这人和香都未有任何不高雅之处。”同知左大人的夫人道。 听了这些话,骆怀柔在一旁气得牙痒痒。判官赵大人的夫人看了看骆怀柔的脸色,不敢跟着其他夫人阿谀奉承。 “这么好的香,为何不拿去卖呢?这要做成生意肯定是能赚钱的买卖。”有人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