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0峰回路转  (第2/2页)
别跟我说话的样子回句:“管我屁事。”    安安生生的又过了几月,眼看快到年尾,家家户户都在为节日准备。朱玲琳也不例外,她罗列了长长清单需要采购的东西。    即便如此,她依然想过个不一样的节。    因为东西多,两兄弟一起去的城里,还借了同村人的面包车。只是,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朱玲琳守在家里三天都不见人影,等到第四天时,村里来了好些警车和穿制服的警察。    抓了几个人,带走了几个女人,留下缄口不言的老人和哭哭啼啼的孩童。    一位年轻的警察到她家的时候,朱玲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来人问过她几句话,了解了些情况。原来好几天前甘隆两兄弟已经被逮捕。    朱玲琳被这消息砸懵,好久才回过神来。    不是,这幸福来得也太突然了。    她自然也在被解救行列。    当她得知并没有自己的失踪报案时,本还抱有一丝希望的朱玲琳再一次对父母绝望了。    警察在了解来龙去脉后对她也是同情多于怜悯。连自己儿女消失几个月都不闻不问,究竟是怎样的父母。    朱玲琳毫不留恋的跟着警察坐上警车走了。她甚至连个眼神也没给这院子、这村子、哭闹的昌庆家人、被问询的村医一家。    回到城里被安排住进家宾馆,又被带进派出所问询了很多问题。警察最后才说起甘隆两兄弟的事。    无疑,面临他们的只有牢狱之灾,朱玲琳作为受害人可以出庭作证,若不方便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进行。    不管怎样,十年八年他们是逃不过的。    朱玲琳不想出现在公众面前,选择了保密举证,办理好一切手续,警察通知她可以走了。    走,走去哪里?她没钱,没身份证,什么都没有。    对这个可怜又长相过于漂亮的女人来说,是男人也会升起保护欲。在办理身份证明和安置时大开绿灯。    身份证两天办下来,派出所还给她申请了赔偿,加上她银行卡里的存款。朱玲琳又有勇气生活下去。    她走了,这次依然如上次买了张火车票拿了两件厚衣服,走了。    没通知任何人,也没人通知,孑然一身。    真好。    她选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北方的不知名的郊区。    这是她在买了手机后查到的。    北方一个偏僻农村,一户人家在网上挂了房屋买卖。三万,还行……就是房子有些老旧。    她在上火车前定了下来,委托中介把相关手续办理好。    坐了三天的火车,她从身穿单衣南方一直到着棉袄都不抵寒,漫天冰雪的北方。    下了火车,刺骨的冷空气冻得她哆嗦。    约好跟中介一起看房,朱玲琳拨通了电话。    来人是个年轻小伙子,年纪相仿,在见到客户时明显愣了一下,可很快又恢复职业人的素养。    这是座小城市,她听都没听过,还好这里人说的话她听得懂。房子位于市郊,离城半个小时车程的农村。    交通很便利。    购买的房子前有块上百坪的空地,原主人规划了菜地,现在长满杂草。    四面用砖砌了人高的围墙。    房子也简单,大三间,左边大炕卧房,中间堂屋,右边厨房厕所……    屋里家具陈旧,很久没住人,铺上好厚一层灰。    中介简单介绍了一下房子,除了土地,她有对房子的所有权。    朱玲琳对这里很满意。    办完手续后,中介走了,离开前劝她最好还是找人来帮忙收拾。这里离集市不远,现在去还能买到需要的东西。    谢过中介后,朱玲琳送他出了门。    她压根就没想过找人帮忙,天寒地冻的,路上一个人也没有。    关上门,她立在寒冬里打量房子,心里尽是莫大的安全感。以后这里就是她生活的地方,就她一个人。    放下行李,朱玲琳开始清点屋里的东西。现在她有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包括,家具、灶台,还有后院杂物间的大堆木材和院里的那口井……    清理杂物、打水擦洗、扫地……    一整天下来,屋里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    拿出手机记录需要购买的用品。朱玲琳出门了。    院子离大马路不远,随时有到镇上集市的班车。    1    朱玲琳把自己裹成球,头上戴了大围巾,只留了两个乌黑大眼睛出来。    即便如此,她还是惹得司机多看了好几眼。    镇上找了家超市,她需要的东西基本都有,棉被、锅碗瓢盆、米面粮油、衣服帽子、连煤炭都有。    服务员很客气,采购好几千的货表示可以送上门。朱玲琳在超市备货的时候去交了电费和水费。还买了些吃食。    天黑前跟着送货的车一起回到自己院子。    司机是个很热心的人,好像这里的人都很热心,问了朱玲琳好些问题,快要查户口了。    朱玲琳编了个理由,说是陪自家男人过来打工的。    司机见她买的东西都是双份,也没怀疑。自顾自的给她介绍起当地的生活。    朱玲琳话少,不随意谈自己的事,这是她经过一次惨痛的遭遇后得出的结论,不要对任何人暴露你独居的事实,少在男人面前露你的真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