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本(是觉得他赶走了你的心上人...) (第1/2页)
就这个下午,整个华家都忙活开了,老太太和华詹母子俩就一个学着搭猪圈,一个跟着二爷奶学喂鸡喂猪喂鹅,忙得团团转。 虞怜趁着空儿,把婆婆陈氏和梅姨娘拉到一边,给她俩安排活儿。 “梅姨娘,你手脚利索,以后家里这些细碎的家务活儿就交给你 梅姨娘低着头好一会儿说:“好……” 本来没打算说什么,看见虞怜要转身了,忽然又喊住了她,问:“那夫人……?” 陈氏也看了过来,虞怜拉着婆婆的手往屋里走,一边解释:“我买了些布料,娘,你绣工好,帮忙做成成衣,大人小孩各做两套,一套细棉布一套粗布的,里衣用细棉做的,多做一套。” 陈氏忙说好。她家里家外看了一圈儿,感觉整个家都没适合她做的事,婆婆和相公都在忙自己的事,三个孩子也跟着一块学怎么喂鸡喂猪,梅姨娘也安排了事儿,就她没事干,感觉什么都没法上手。 那些农家事她全然不懂,也不知怎么跟这些村民打交道,虞怜给她安排的活儿,是她擅长的,正好还不用出门跟人打交道,极大的缓解了她心理上的不适应。 虞怜笑着说:“您也不要整天做,一天做个一两个时辰便够了,否则做多伤眼睛,衣服不着急穿。” 陈氏:“怜儿你放心,做衣裳我做惯了的,从前在京城的时候,我也时常给他们父子做衣裳,华儿尤其喜爱娘做的衣袍……”说到这里,陈氏又红了眼睛。 虞怜眉眼微垂,静默数秒,拉着婆婆的手进了屋,把那些布料找出来给她。 陈氏上手摸了摸布料,蹙着眉,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差的料子,哪怕是细棉布的料子摸上去也糙手得很,和京城最大的布庄特供的料子相差甚远,更别提底下那些粗布料子,用来做窗帘都嫌糙。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想着一家人要委委屈屈穿这样料子做成的衣裳,她本就红极了的眼睛更红了。 少顷,轻轻开口问:“那怜儿要做成什么样的款式?我观这些料子不太精细,很多花样子都做不出来,即便做了也不雅观。” 虞怜:“娘,我对女红一块不甚精通,娘自己个儿掂量着做,只一点要求,务必要简单舒适为主,方便活动。您看看村里人怎么穿的,就照着他们的款式做。” 陈氏回忆了下村里那些人穿的样子,沉默无言。 即便是从前东元侯府里最下等的下人穿的都比他们体面得多! 这一天忙到天黑,一家人才停下来。 虞怜带着梅姨娘去张罗晚饭,小果儿恋恋不舍看了眼已经在爹搭好的猪圈里喝水的小猪仔,也转身跟过去,想帮忙烧火。 晚饭做的是冷面,白面是昨日从二大爷家买来的,中午二爷奶来教喂猪事也顺带教了下怎么揉面,怎么做馒头怎么擀面条儿,梅姨娘小时候出身不好,也学过些家务事,学着学着就想起来了些,上手还挺快。 这一顿饭基本是梅姨娘做成的,把擀好的面条下了锅煮熟再捞上来晾着,跟着把切好的黄瓜丝儿萝卜丝儿加上酱料和面拌一拌,一碗凉面便做好了。 虞怜想了想,今天都挺辛苦的,于是又打了几个鸡蛋做了份蛋羹。 上桌时,因为今天有干活儿,都饿得厉害,不提大人,三个小孩儿嗷嗷叫着饿,眼巴巴看着,看到蛋羹时眼睛更是亮了亮。 但双胞胎还是嘟囔说:“想吃rou,好久没吃rou了,我想吃京城里那家一品楼做的酱肘子,那才叫好吃呢。” 说这话的是华行,被祖母瞪了一眼,还是撅着嘴巴说:“不止呢,还有春凤楼的烧鹅,咱府里王厨子做的醉鸡,醉排骨,还有爹从宫里带回来的御膳房的点心……”这一说就停不下来,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长串。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华言也哭了出来,兄弟俩委屈哽咽齐齐出声:“这过得什么日子啊!” 还不等他们爹收拾,两人抹抹眼睛,捧着碗嗷嗷吃了起来,还挖了一大勺蛋羹,吃饱后下了桌儿,跑向院子。 陈氏在后面喊他们:“干什么去?” 双胞胎:“我们去喂小猪,等把猪养大了卖银子,我们就能回京城了!” 小果儿也赶紧吃完最后一口,跟着往外跑,她也要努力喂猪,卖了银子回京城,就能找回姨娘了。 三个孩子都跑出去,桌上就剩几个大人,面面相觑,无言对望。 老太太长叹一声,“吃吧吃吧,小孩子家家懂什么。”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虞怜低头吃饭,心里也存着事儿,她本来以为只要能安稳活着,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也挺美,但一家人兴许只有她是这么想的,其他人哪怕是三个孩子这样不懂事的年纪,也还没完全从以前的日子里走出来,要想让他们适应农家生活,任重而道远。 李襄抱头鼠窜,等他爹到跟前了讨好地抱着他的臂,“谁叫他不管好自己的孙子呢?一个狗屁郡王,跟皇上隔了八辈子亲,见天儿地嚣张,我看不顺眼。” 想到此,他搓搓手开始安排下一本,下一本还是写怜儿和他,这回把华极那个死人写成什么十恶不赦的坏蛋合适?要不就写成一个嫉妒成狂求而不得的秃和尚好了。 每回看到东元侯府的大门和门口的石狮子总要长吁短叹,道一声造化弄人,是真的弄人,昔日多威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