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不管在哪儿,肯定是在一起的 (第1/1页)
瑞亚是被饿醒的,一睁眼,外面已经天黑了,三个哨兵都守在他床前,满屋都飘着饭香,他肚子很大声的“咕噜”了一下,于是尴尬的把被子往上拽了拽。 戚屿笑着把他扒拉出来扶起来穿鞋:“吃饭了。” 余惠雯把最后一个汤端上桌的时候,正好戚屿他们三个把睡醒的路笙带出来。 “醒啦?” 瑞亚有点拘谨的点点头,纠结了一下到底应该喊jiejie还是喊阿姨。 戚屿推着他往饭桌走:“这是我妈。” “阿姨好。”乖乖打招呼。 余惠雯应了,洗完手一边擦一边盯着路笙看,越看越喜欢,把人看的都有点不好意思。 “妈。”戚屿喊她。 余惠雯嗔怪的“啧”一声:“这么小气,看看都不行。行了行了,你们吃吧我走了。” “阿姨你不吃饭了吗?” 哎哟,好贴心。 余惠雯摆摆手:“我还有事,不打扰你们,赶紧吃饭吧。” “戚妈慢走。”冯宸和纪东阳把余惠雯送出门后回来坐下陪路笙吃饭。 瑞亚已经很久没吃大米饭了,桌上的菜都是华夏菜,还有道水煮鱼,瑞亚吃的都快哭了。 三个哨兵基本没怎么吃,一个劲儿的给路笙夹菜,看他吃的头都不抬,心里涨的满满的,第一次觉得看人吃饭也是这么幸福的一件事。 瑞亚吃到七八分饱的时候终于舍得把脸从碗里抬起来了,水煮鱼里的鱼片几乎都被人夹到了他面前的盘子里,大碗里就剩了点豆芽,他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你们吃呀,别都夹给我。” 纪东阳正致力于把路笙面前的盘子堆成山:“吃你的,多吃点,看看都瘦成什么样了。” 喂猪都不带这么喂的。 为了挽回一下形象,顺便缓解尴尬,瑞亚开始找话题:“你们哪儿来的花椒这些调料?” “戚爸和戚妈这次来带的。” “那……带的多吗?能不能卖给我点儿?” 冯宸夹菜的手一顿,心里发酸,他受不了路笙这样客套和见外的跟他说话。路笙不记得他们了,没关系,他们可以从头开始,他重新再追一遍。 “都是给你的,有一整个箱子。” “写着‘蜀’字那个?” “嗯,下午我们已经把东西整理好,送到你那儿了。” 瑞亚有点焦虑,虽然说他可能是路笙,他们之前应该很熟,但是现在他不记得,没有实感啊,哪有平白收人家这么大礼的道理,总该回点什么吧? “你们多久没做疏导了啊?” “不记得了。” “不记得了?!你们的向导……”瑞亚说到一半反应过来,他们的向导好像是自己来着。 “不按时做疏导很危险的,你们昨天那个状态和暴走就差根头发丝的距离知道吗?” “嗯,下次会注意的,喝汤。” “那什么,你们在这里的这段时间,如果……没有向导做疏导的话,可以……可以来找我。” 汤勺放进汤碗里发出清脆的“当”的一声,冯宸抬眼看着埋头喝汤的路笙红了的耳朵,应了一声:“好。” 他们吃饭的地方是基地给戚成泽和余惠雯准备的住处,吃完饭,瑞亚和三个哨兵收拾好厨房一起回了自己的宿舍,但是直接被拉到了隔壁。 瑞亚这才知道三个哨兵就住自己旁边,房间里堆满了物资,各种调料,干货,米面等,瑞亚看的满眼放光。 “没有你那边的钥匙,所以暂时都放在这里了。” “这也太多了,吃不完会坏的。” 冯宸只是笑了笑。 瑞亚正拱在调料堆里闻味道的时候,戚屿喊他:“笙笙,过来。” 一回头就看见戚屿冲他扬了扬手,看清他手里的东西的时候,瑞亚“嗖”的站了起来走过去。 “物归原主。”瑞亚在裤子上擦擦手,把东西接过来:“这是……刀吗?给我的?” 戚屿拍拍他的胳膊给他穿他之前束刀的背带:“本来就是你的。” 瑞亚乖乖的抬手抬胳膊,眼睛就没从刀上挪开,把刀拔出来一半,刀身在漆黑刀鞘衬托下格外锋利光亮,和这把刀一比,被扎克利爽约的那把剑简直就是渣渣。 “好了,”戚屿系好卡扣:“要不要试一下。” 把刀背到背上后,瑞亚试了试,居然发现他向后伸手取刀的时候非常顺手,位置正正好好,仿佛量身定做,就是背带感觉可以再紧一点。 三个哨兵看着路笙抽刀,心腔鼓胀,眼眶发热,他们的“心”回来了,自此,他们荒凉阴霾的世界,乌云散尽,春暖花开。 余惠雯和戚成泽从扎克利为他们准备的晚宴里出来,携手走在路上,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问:“你说那几个孩子现在在哪儿。” “不管在哪儿,肯定是在一起的。” 余惠雯跟着这三个孩子一起熬了近四年,几乎每一天都在担惊受怕,她像是被绑在铡刀下面的犯人,恐惧又绝望的等待死亡的来临。没有人知道她在得知路笙生还的消息时那种心情,像是溺水的人看到了浮木,像是绝症的病人突然得到了治愈的特效药。 “为了不要太早回去变成电灯泡,这位帅哥,我们要不要在路上溜达一会儿。” 戚成泽低头,看到妻子轻快的笑脸,握紧她的手道:“荣幸之至,这位可爱的女士。” “噫,rou麻。” 溜达了一会儿,觉得时间差不多,两个人往住处的方向走。余惠雯晃了晃两个人牵着的手:“阿泽,你说扎克利会让我们把路笙带走吗?” “我们的证据很充分,他没有理由不让。” “冯宸说扎克利对路笙的实体屏障很在意。” “不管他在不在意,结果都不会变。”戚成泽沉声道:“老冯来不了,我们除了代表国家,还是这几个孩子的家长,自己的孩子,是无论如何,不惜一切代价要带回家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