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梦鸾(二) (第2/2页)
讲的是先王法度,祖宗典章。你说阮大司马有这个主意,底下的人也想奉承。就是这道理找不出来。也是没料到真的有人敢出来驳——弄的大司马当时就下不来台了,说一句被夏太常驳一句,脸都要挂不住了,最后逼的没法,却说什么,古人养士以自重,今人法度所限,虽不能养士,却以养奴仆替代,奴仆世代受恩,兴衰附于主家,与主家关联更甚于寻常亲友,因此族诛若不同杀奴仆,并不会怀朝廷之德,反而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呸,这得是心里多有鬼才能说得出来。也是,她自己得势,不就是靠的这……” “就是说,这不是把心里话也给说出来了。可能是自己也觉得这番话上不得台面,便退了朝,暂且按下此事。但是这事是一定要办的,只能手底下人给想道理了。但是,谁不知道这是个麻烦事,廷尉府踢给京兆府,京兆府踢给司隶府,也没人愿意出头。你想想啊,这事要是没在朝堂上吵成那样,这帮人都装个傻照办了,可现下夏太常既然把话挑出来了,那就谁也不想出头挨骂。最后还是司隶府的卫司隶,出来写了一篇文章,说奴仆无知,向受主家教化,主家德行昭着,多有义仆,主家十恶不赦,奴仆多行不义;主家为恶,没有奴仆一齐为虎作伥,断然难行——所以,放过还是不能放过的,就是死刑不必了,改成杖责,以示朝廷恩德,以教天下宵小,也就罢了。” “你说到这,连这文章我都还记得,当年学里多少人都骂。漂亮是真漂亮,引经据典,行云流水,就是说的全是害人的歪理。” “是啊,这个卫司隶,先帝时候的武进士,也是个有大本事的。偏偏有本事的,比没本事的,还坏一百倍。既出了这篇文章,夏太常照旧从头批到尾,可这一回,卫司隶居然把夏太常二十年前的一篇文章给翻出来了,说,连你也说,盛世非严刑不可,今天却改了主意,态度反复,无非沽名钓誉而已——果然好狠的手段,用太常自己的文章来打——虽然后来太常说,此时非彼时,当日吏治松弛,弊病丛生,提倡峻法是以治吏,非治百姓。可是卫司隶抠字眼的本事是一等一的,你跟他讲理,他只管在里面夹缠不清,倒也糊弄了许多人。最后这笔墨官司打了足足得有半年,到底还是拗不过。那几府的仆婢给圈禁了半年,上面没发话,也没敢发卖,最后还是不肯饶过,一个个拉出来给打杀了。” “咳,到底还是这样。”酒客长叹一声,摇了摇头,“以卵击石,能有什么好结果。夏太常一没兵,二没权,也倒是真敢和这些人硬顶……好在跟阮司马是多年夫妻,阮司马不管怎么样都是女子,同床共枕那么多年,还有孩子,夫妻情分到底还是念几分的……” “这种事上,就是夫妻也未必怎么样。也就是当时夏太常刚刚被收了兵权,从边关上调回来,大司马还没那么防备,这才能在朝堂上让太常给搅了局……你看看现在,夏太常每回去太学,都有兵士跟着。说是护卫,不就是个软禁吗。所谓夫妻,差不多也是这意思。” “……虽然如此,情分也必是有一点的。不然以阮司马的手段早杀了,还能容下夏太常继续写文章讽刺她。太常再是闲职,再是明升暗贬,到底名声好听,何必留着不杀,又继续给官做。” “我倒觉得,在大司马而言,留着太常未必是坏事,杀了反而自找麻烦。” “自找麻烦?怎么讲?” “太常名声太大,杀这么一个人,到底也要实实在在拿出来道理才行。就像打杀仆婢的事,如果不是卫司隶这个玩弄文字的高手出来硬缠,这件事到底也办不下去。所以大司马虽然未必不曾动杀心,却也找不出来罪名。夏太常从边关回来第一件事,给老师叶墨全家收尸安葬,全京城的人明眼看着,谁也不敢说这么干违禁犯法。真要揪着这个说事,那才是真的心里有鬼了。所以软禁归软禁,软禁也不敢明说,人也只能留着。继续做夫妻,面子上还多过得去一点。给个虚职好好养着,反能糊弄住一群愚夫——有以为大司马心胸宽大念旧情的,也有以为夏太常沽名钓誉的。只要没抓起来砍头,便还是夫妻一对,一家人。就是说的话还有几分道理,也没人听的。” 酒客摇头苦笑:“你说的也是。都是一样的达官贵人,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大司马暴戾至此,还偏要在全京城人面前立威,到底是锱铢必较,忌恨当初在文武百官面前丢了面子,存心报复。” “那倒也未必有报复那么简单。我越发想,当初这些故事隐隐约约传出来,同窗议论的时候,都觉得大司马是一着急,在朝上就把心里话给说出来了: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是真的怕这些人里出一个荆轲聂政。可现在,我却觉得未必如此。你就说这昭阳公主预备兵变,结果八字还没一撇,早早的就给抓起来了,还不是有人通了风报了信。说实在的,主人家要干什么,一举一动都是逃不过这些近仆的眼睛的。举告昭阳公主的时候,那可是二十多人联名举发。但凡知道点风声的,谁不怕死啊。这二十多人,本来在奴仆里也是特别得脸的,更不要说这事之后,把别人的命踩在脚底下,一个个脱了奴籍,受赏受的都成了财主啦。我听说,他们房子就买在东市那边……这个大司马,玩权术倒是真的厉害……” 沉寂的黑暗中,仍然有稀疏的人影往来移动。拖曳尸体的声音,在夜幕深处沙沙作响。柳梦坐在木窗边上,邻桌人窃窃的议论,时断时续地飘过来。或许这些故事,早已是京城人都心知肚明的因由,足以为这些年残忍的血腥与死亡做注脚。她却直到今日,方才目睹人生的真相。惨淡的,卑劣的,活着的,死去的,即使与他们相照面,目见的,也不过是一个个素昧平生的陌生面目。至少,她确信自己从未与他们相识。 她想起苏云,这个还一直与自己通信的人,在信中是旧时的谈吐和口吻,偶尔相见时,也还是旧时熟悉的容颜。可是,是否在她所未曾涉足的另一个世界里,就连他也会卸下文雅恬淡的面具,露出魇魔的真正面貌。 京城的一切,曾经在长达二十年的时光中,静止在她的记忆里。因此留在京城的好友们,就永远过着鲜衣怒马的人生,仍如他们的少年时代一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