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3/4页)
个杭州城就怕没挖地三尺了,几乎所有人都在心里放弃了,可沈潇仍然不肯放弃,京城里催他回去的圣旨已经下了几道,皇帝的口气一次比一次恶劣,开始还是文绉绉的什麽「爱卿为赈灾之事劳碌,朕甚挂念,闻得诸般赈灾事宜已毕,爱卿当速回京城,以慰朕心……」之类的亲切用语,而到了最後一道圣旨,则乾脆变成了「混账沈潇,你是不是想造反啊?朕和大臣们在京城里脖子都等长了,你竟然敢三番五次的抗旨,奶奶的赶紧给朕回来,大臣们都快扛不住了,再不回来,朕就率领群臣亲自去杭州绑你,先给一顿军棍再说。」 连读圣旨的太监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都忍不住又是好笑又是佩服,好笑的是皇上这道圣旨下的哪还有半点皇家风范,整个一市井无赖的口气,佩服的是沈潇竟然敢抗旨,皇上也竟然敢下这样口气的圣旨。 沈潇这些天里已经瘦的不成样子了,然而好在他身怀深厚的内功,因此神采还好。那太监心有戚戚,婉言劝道:「王爷莫怪奴才多嘴,这为百姓办事,固然是好的,但王爷也要顾惜自己的身体啊,你看看这才三个月的功夫,就瘦成了这样,回去後慢说皇上,就是太后也会心疼的啊。」他知道太后一直将沈潇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时常将他召进宫中陪驾,还有意将凤仪公主许配给他,但不知为何,这锦衣王爷就是推三阻四不肯答应。 沈潇的贴身仆人沈峰是唯一知道自家爷心事的人,闻言便悄悄拉了拉那太监的衣襟,将他拽出来奉茶,一边笑道:「公公请稍坐,我们王爷是有一件心事未了,待小的进去劝劝他,或许就好了,你也能和他一起回京交差不是? 那太监忙满脸笑容道:「可不是,还是小哥儿知道我们做奴才的苦处啊,前几个公公,就因为没带回王爷,被皇上责怪他们办事不力,哎呀我们可真是冤死了,你说这王爷的决定,我们哪敢违背是不是?」他一边说着,一边慢悠悠的啜着茶,看沈峰进去了。 沈峰来到沈潇面前,劝道:「王爷,依小的看,你竟是跟公公一起回去的好,你连着几次抗旨不尊,没砍头灭族已经是天大的恩宠了,如今你看皇上的口气可已经不太好,只怕再不回去就真惹火了他,所谓天威难测,又说伴君如伴虎啊。更何况,你只在这里找,如今三个月仍是没找到谢公子的影子,现在就差没挖地三尺了……」 一语未完,沈潇已经青着脸道:「没错,就差没挖地三尺,既然这样,我就留在这里把地挖开了再走,我就不信,难道……难道我就找不到他?」他说完就站起来,显是要出去赶那太监走,吓得沈峰一把拉住了他。 「爷啊,你聪明一世怎的糊涂一时呢?」沈峰无奈道:「若真是挖地三尺才寻到谢公子,那谢公子还能是什麽好样儿的?你也不希望最後是这种结果吧?何况……何况小的认为,那谢公子是不会轻易寻死的,他哪有那般脆弱,还带着个孩子,他就不为自己也得为孩子着想,再说不过是穷了些,又不是被人逼债逼得没有活路了,只有一死而已,那谢公子也是有两条腿的,你怎知他不是远走异乡,依我说,你竟回京城,想办法发下海捕公文,或许就能寻到人呢。」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沈潇看了沈峰一眼,露出赞许的笑容:「好,既然如此,咱们就回去,到处发公文,我就不信找不到谢桥,啊哟,这公文的措辞我可得好好的想想,千万别让他害怕了,吓坏了他。」他一边自言自语着,看那样子竟像是笃定可以找到谢桥似的。 那太监等了一会儿,总算看见沈潇穿戴整齐的出来了,不由满面笑容迎上去,心想太好了,总算这任务我可完成了,回去也免了挨骂的命运,当下便忙着找到地方官员,和他们又交代了一些事情,沈潇心急回去找谢桥,因也不用他们饯行,就和钦差卫队一起浩浩荡荡的向京城进发。 ※※※ 且说谢桥,如今他的儿子谢潇已经五岁了,这孩子本名原不叫谢潇,因谢桥虽然想念沈潇,但自觉这名字对妻子十分的不公平,谁知後来发生了那许多事,他家没了,妻子也和别人跑了,便将儿子的名字改了过来,变成谢潇,再然後,书局发生了水灾,他连最後的生计都无法维持,又生怕那些同窗还要接济他,自己如何还有脸拿人家的钱,因左思右想,便将家当收拾收拾,该变卖的变卖了,凑了些盘缠,一路带着儿子到别乡来谋生。 走在路上的时候,听见人说是沈潇前去杭州赈灾,谢桥靠在树上出了半日的神,心里总忍不住想去见对方一面,他知道现在的自己,早已没有和对方双宿双飞的资格,况也没有可能了,沈潇身边已有那样一个天仙化人的公主,虽知不应该,却仍是免不了的心酸。 如此犹豫着,最後看见一队人要上京城赚大钱,他便打定主意,去京城一趟,自己只在这里黯然神伤终究没有用,还不如去京城,日日能在王府边偷偷看沈潇一眼,他出入都是坐轿,不可能发现自己,况且天子脚下,地方大人也多,自己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哪有那样凑巧就遇上,再说就凑巧遇上了,也没什麽,只当故旧重逢一般也未为不可,因此打定了这主意,他也跟着那些人一起踏上了通往京城的道路。 他那几两盘缠,即使省吃俭用,等到了京城後,也就花的囊空如洗了。原本想着在京城里寻个工作,谁知那些人家见他带着孩子,竟都不肯收留,只好每日里找些零散工作,勉强够他和谢潇吃饱,好在谢潇十分的懂事,从来不贪图那些美食衣服,住在四面漏风的房子里,也不抱怨一句,令谢桥十分的安慰。 转眼间就到了深秋,谢桥连着这麽多天到王府守候,只是从未看到沈潇,一打听,方知沈潇还在杭州赈灾没有回来,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那四面漏风的房子已经是住不得了,谢潇晚上睡觉时又感了风寒,谢桥无钱给他医治,眼看着孩子的咳嗽越来越重,他生怕成了痨病,担忧心痛之下,只好忍耻挨家挨户的乞讨。 但京城中乞丐甚多,更有甚者比那普通人家还有钱,白日讨了钱,晚上就回去大吃大喝,常此以往,那些人家便都不愿意舍钱了,碰到上门乞讨的,只给他们一碗饭菜,可谢桥这时候哪需要饭菜,他急着给孩子治病呢,最後思量二三,想起之前沈府就是慈善人家,此时必定也不改往日家风,於是偷偷上门,和门前的家丁说了,那家丁上下打量了他几眼,也疑心他是骗钱的,正要打发他走,正巧一个大丫头出得门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