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楔子 第三回 二混子平坟争玉板 邵康节 (第2/2页)
“洛先生,不值钱,你还让我们哥俩费这么大劲弄回来? 莫不是看出了啥门道,想据为己有? 我可事先声明,这宝贝谁挖出来算谁的。哪个敢跟我抢,小子非跟他玩命不可。” 儒生狠狠瞪了他1眼: “财迷心窍,若真是宝贝,也是从我家先生地里挖出来的,与你何干? 再敢胡言乱语,当心将你告到官府,说你私挖人家坟地,看大老爷如何收拾你。” 周志梗着脖子还想争辩,洛江天摆摆手,环伺下围观之人: “大家可听说我们洛阳地界曾经出过1位名人,唤做邵康节的?” 众人你瞧瞧我,我看看你,1起摇了摇头。 还是那位季老伯颇有些见识,低头沉吟半晌道: “贤侄说的莫不是那位神算大师邵雍?我曾听俺那儿读书时好像念叨过此人的名字。” “老伯所言极是,若非是他,谁人能有这种手段,预测到身后4百年之事? 若我所料不差的话,此块玉碑便是康节先生于生前留下的。 言说是会有1位唤做虞廷玺的知府,为他重新修建安乐窝。” “先生,安乐窝是个什么所在?” 1旁的儒生不解的问道。 “哦,安乐窝即是康节先生生前所居之所。” “先生,按您这么说的话,那挖出玉碑之地岂不就是邵先生故居遗址,安乐窝之所在了?” 洛江天闻听此言,顿觉脑袋嗡的1下,猛然间想起老神仙临行前对他说过的话。 之所以让他暂留大明朝,乃是有重任在肩。 莫非指的就是为邵康节先生重建安乐窝之事不成? 想到此处,强按捺住内心狂喜,表面上故作镇定地言道: “极有此种可能,若这知府大人果真是虞廷玺的话,此事便千真万确了。” “先生,您不知道吗,为您伸冤的那位大人即是虞廷玺,虞知府啊。” 众人闻听,无不啧啧称奇。柳长春1下子来了精神: “想不到我们哥俩这1锹头下去,竟还挖出这么1段奇闻来。” 季伯拍拍他的肩膀: “小子,倘若真为邵先生修成安乐窝,你2人可是阴差阳错立下大功1件喽。 知府大人不但不会治你2人之罪,少不得还要赏下些银两呢。” 柳长春被老者说得心花怒放,拉着洛江天道: “先生,那还等什么,何不现在就去府衙说与虞大人听听。” 洛江天看着他,微微颔首,以示认可。1群人见状,抬着玉石板,簇拥着他,1起向府衙走去。 话说自打知府虞大人斩了孟元琢,为洛江天平反昭雪后,正准备回京述职, 不料刚出府衙,正与众人碰在1处。 洛江天急忙近前1步道:“洛某多谢知府大人救命之恩,请受在下3拜。” 言罢,撩袍便要下拜。虞知府赶忙制止,上下打量1番,方才惊呼道: “你即是那个蒙了冤屈的郎中? 真是人靠衣衫,马靠鞍,换身行头,连本官皆认不出了。不知洛先生今日前来,可是有何贵干?” “回大人,在下的乡邻于我家田地里挖出1块石碑,乃宋代大儒邵康节先生所留,大人请看。” 洛江天1摆手,柳长春与周志抬着石碑来至虞知府面前。 虞知府不看则已,1看之下,不由得大为惊诧道: “想那康节先生乃宋朝名儒,如何便知晓身后4百年之事? 本官虽知其长于占卜预测,也断不会如此匪夷所思呀。” 要说这位虞知府乃大明正统4年己未科殿试3甲第3十6名进士,见闻广博自不必说。 对北宋5子之1的邵雍更是钦敬有加,不过就先生留下这块玉碑,要自己为其重建故居之事,犹自疑狐不信。 1 洛江天见虞知府沉默不语,便已猜到其心中所想,遂又进1步言道: “虞大人,是否在置疑此事之真实可信度?” “的确如此,本官觉得洛郎中昨日方才还至家中,今日便在你家田地中挖出此物,是否太过于巧合?” “大人,说书人常讲1句话,叫做‘无巧不成书’,草民倒觉得此事乃冥冥之中天意安排。 大人若不信,何不问问同来的乡民?” “是啊,大人,洛先生所言是真的。 这块石碑是我2人私自耕种洛家荒田,无意间挖出来的,乡亲们皆亲眼所见。” 柳长春率先言道,其他人也跟着7嘴8舌的议论开来。 虞知府见状,唤过身边的差役,耳语了1番,随后对洛江天言道:“尔等头前带路,本府要实地查验1番,再做定夺。” 洛江天闻言,挥手示意柳长春、周志抬起石碑,跟着虞知府往回走。 1 1些爱瞧热闹的也跟着凑趣,不多时,乌泱泱的,便聚了好大1群人。 待到了洛家田地的位置,虞知府极目4望,见广袤的田地里,到处是乡民们劳作的身影。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田埂上、树荫下,多立有坟头,让人心里极不舒服。 遂皱皱眉头,指着那些坟包问道洛江天: “洛郎中,这些乃耕种之田,亡者下葬理应择荒山之脚,或僻静人稀之处才算妥当,如何葬在这里?” “回大人,草民不知。” “哦,这倒奇了,莫非你并非本地人氏?” 虞大人不解地追问道。 欲知,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